
再起竞逐热潮
4月28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了公司车用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5月17日,国轩高科发布了采用全固态技术的金石电池,该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比主流三元锂电池提升40%以上。
当下国内固态电池主要布局者覆盖了电池企业、材料企业及汽车企业等多个领域。
国内固态电池进展迅速,欧美与日韩企业也不遑多让。
欧美方面,全固态电池以初创企业为主,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三种技术路线均有涉及。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相关企业中,QuantumScape、Solid Power、Factorial Energy等企业固态电池产品已进入A样,SES锂金属固态电池已进入B样,Mullen Automotive推进到道路测试阶段。
其中,QuantumScape已于2023年二季度开始向客户发送A0样品,Solid Power计划今年进入A-2样阶段。
日韩方面,尤其是日本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上起步较早,研究主要集中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这一前沿领域,积累了全球最多的固态电池专利技术。
据了解,丰田拥有超过1300项固态电池技术相关专利,位居全球首位。
目前,以丰田、日产等为代表的日企均已宣布固态电池量产时间,三星SDI、SK on、LG新能源等韩国电池企业也正在持续投入研发。
挑战还是折中
全固态固态电池商业化似乎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虽然面临种种难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技术的历史地位不会变更。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回收利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回收利用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 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