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日前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与传统材料相比,该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等优势。该材料兼具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子电导率,比传统电池材料(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高出1000倍以上。复合正极和均质化正极在充电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示意图这意味着,即便不依赖导电助剂,正极也能地完成充放电过程,提升了电池整体性能。另外,使用该材料的全固态锂电池可实现大于10000圈的超长循环,电池在经过5000次循环充电后,仍能保持80%的初始容量。据了解,该研究对开发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的储能设备,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网、深海深空装备等提供安全、耐久的动力源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开发新型储能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快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回收利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回收利用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 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