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国安旗下子公司青海锂业传来喜讯,其电池级碳酸锂配套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经过72小时的严格考核后,于202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达标达产,标志着青海锂业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深度挖潜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再次实现了跨越性的提升。

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中信国安旗下青海锂业此次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实力,更彰显了其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助力西部地区发展的坚定决心。 据了解,该项目自2024年5月28日开工建设以来,便得到了青海锂业、中信重工、中蓝连海等多家参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各参建单位通力合作、连续奋战,充分借鉴了此前2万吨、1.5万吨项目建设的宝贵经验,积极发挥中信集团内部协同优势,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青海锂业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过硬作风,高标准、高效率地推动项目仅用4个月时间便成功建成,并在接下来的2个月内实现了达标达产,再次刷新了同行业项目建设与达标达产的“新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技术水平上也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标准。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已经实现了国内提取工艺先进、单体回收产能最大、综合利用效能最高及低碳自动化领先的水平。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青海锂业在电池级碳酸锂领域的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还有力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未来,该项目将为中信国安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进一步巩固青海锂业作为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头部企业的行业地位。 回顾青海锂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到后来的1.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置换项目,再到如今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青海锂业在项目建设上实现了“三级跨越”。同时,在工艺流程上,青海锂业也不断探索创新,从最初的煅烧法,到纯膜法、吸附法,再到如今的“吸附+膜”及“吸附+膜+尾液回收处理”技术,青海锂业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实现了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从7000吨/年不到跃升至5万吨/年的壮举,成为国内行业排名第一的头部企业。此次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的达标达产,不仅是对青海锂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有力验证,更是中信国安“产业运营+资本投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实践优势的一次彰显。
来源:中工汽车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动力电池回收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动力电池回收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 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