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退出
logo
主页 > 资讯 > 企业 锂电重生,激活绿色“城市矿山”

锂电重生,激活绿色“城市矿山”

在山东省2025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中,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中锂能新能源科技(烟台)有限公司(简称“中锂能”)的双料入选引人注目。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年轻企业,正掀起一场资源再生的绿色革命——赋予退役锂电池崭新生命,为新能源产业链构筑绿色闭环,将“城市矿山”蓝图变为现实。

掘金“矿山” 抢占千亿蓝海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动力电池退役浪潮汹涌而至。数据显示,2023年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大关。如何绿色、高效地处理巨量废旧电池,实现资源循环,成为行业重要课题。

“2026年我国退役锂电池规模将达100万吨,这是当下最具确定性的投资方向。”深耕行业九年的中锂能董事长王晓磊一语道破前景。他说,早期装车的动力电池正进入报废周期,叠加国家工信部连续政策聚焦和“双碳”目标驱动,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市场潜力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价值重构。电池系统占整车成本30%—50%,其中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尤其锂、钴、镍等金属的正极材料价值巨大。

中锂能瞄准的,正是这座“城市矿山”中蕴藏的巨大价值。随着产业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提升,高效、绿色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变得至关重要,中锂能正以其领先技术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双擎驱动 锻造技术利刃

走进中锂能总部,技术团队正致力于破解废旧锂电池高效、安全回收的核心难题。其核心武器是国际领先的湿法冶金技术体系,并辅以自主创新的智能装备。

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破碎分选设备安全性差、回收率和产品纯度低等痛点,中锂能自主研发的设备成功解决了锂电池材料分选难、破碎难和安全保证三大国际性难题。其工业4.0智能数字模型设计团队拥有十年研发和市场磨合经验,打造出可复制的数字化全自动智能装备,具备成本低、效率高、便于全球推广的优势。

而真正的技术创新,还在于中锂能实现了锂、铁、磷全元素的综合回收,成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磷酸铁产品,达到高值化利用与全组分回收,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我们联合中科院、中南大学、长沙冶金矿业研究院等核心团队,融合多年经验,通过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已实现了多个关键技术优先提锂、高能氧化提锂等技术突破,从而高效回收锂离子正极废料中的有价金属,并加工成锂电池正极材料必需原料,真正践行‘城市矿山’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理念。”王晓磊介绍道。

在技术与设备的双擎驱动下,中锂能完成了从“废料处理”到“材料再生”的质变,形成了工艺模块化、自动化、流程短、成本低、品质稳等核心优势。得益于此,其利润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15%,年营业额突破6000万元。

布局全国 共建循环生态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项发明专利……众多荣誉印证中锂能的技术实力。成立不到两年,公司已实现技术积累到产能布局的跨越。

依托顶尖团队(研发占比超30%)及核心技术壁垒,中锂能已与多氟多,中伟集团,雅化集团等锂电行业巨头都建立良好的合作,整合上游资源,着力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高效循环产业链。

其位于烟台、年处理3万吨废旧锂电池的综合基地,融合湿法回收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形成“梯次利用+再生回收”双轨模式,最大化退役电池价值。“工厂通过模块化、自动化与数字模型融合,实现流程短、成本低、品质稳的核心优势。”王晓磊描绘智能工厂蓝图。

中锂能的视野超越烟台。在全国多地的湿法回收基地正加速建设。“我们立志打造北方最具竞争力的锂电综合回收再利用企业。”王晓磊的宣言清晰勾勒愿景。中锂能的实践,正通过退役锂电池的“绿色重生”,激活“城市矿山”,为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黄渤海新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动力电池回收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动力电池回收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邮箱:dchslm2019@126.com


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回收、废旧电池回收、梯次利用
上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010-8811935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