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郑甘 杨志)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与再生利用成为行业焦点。近日,记者走进汨罗高新区,探寻废旧电池“变废为宝”的奥秘。
6月26日上午,中国五矿湖南锂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汨罗分公司的车间里,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拆解破碎项目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 车间主任吴安军介绍,回收的报废电池主要采取两种处理路径:对于电芯容量50%以上的电池,会进行“梯次利用”,即经过重新组装后应用于应急电源、储能设备等领域;对于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则进行“再生处理”,将其转化为原材料重新投入市场。
工人们熟练地对退役电池包进行拆解、分容、破碎,最终产出再生铝、再生铜以及黑粉等再生材料,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吴安军说:“公司每年回收约2万吨退役电池包,平均每吨可提取七八百公斤再生材料。 其中黑粉主要供应下游企业生产碳酸锂,这正是制造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料。”
在汨罗高新区,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完整产业闭环。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湖南圣凯坤新材料有限公司,便以含锂原料(如上游提供的黑粉)为起点,通过浸出、除杂、浓缩等多道先进工艺,提炼工业级无水氯化锂产品。该产品是生产金属锂的主要原料,而金属锂可用于固态电池负极材料。
该公司副总经理徐元祥介绍:“无水氯化锂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制备和固态电池电解质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每月销量达100 - 200吨。”他进一步说明:“如果全部采用电池黑粉作为原料,我们每月需要消耗约1000吨电池粉。”
退役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利用,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生,更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汨罗高新区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特色,通过延伸“收废、再生原材料、中间产品、深加工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构建起从再生资源回收、初级加工向中高端产品制造转型升级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正如徐元祥所说:“电池回收利用既有利于环保低碳,又能将废旧电池变为“城市矿山”,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变废为宝 。”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动力电池回收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动力电池回收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邮箱:dchslm2019@126.com。